首页 > 诗文 > 苏轼的诗 > 阳关曲·答李公择

阳关曲·答李公择

[宋代]:苏轼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阳关曲·答李公择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光明媚的济南城,雪后的天色刚刚放晴。骑行到龙山镇中,顿觉马蹄轻盈。李太守千万不要忘记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时地唱出令人肠断的《阳关》歌声。

注释

阳关曲:词牌名。创自王维(依《词谱》说),由“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而得名(王维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后入乐府,用为送行之歌,反复诵唱,称为“阳关三迭”)。单调小令,平韵格。

李公择:即李常,时任齐州(今济南)知州。

龙山:济南郡城东七十里的龙山镇。

霅(zhá)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内。

阳关肠断声:引用李商隐《赠歌妓二首》之一:“断肠声里唱阳关”。

参考资料:

1、薛玉峰 .苏东坡词今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9月: 40

阳关曲·答李公择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十二月,苏轼罢密州任,赴河中(今山西永济),任祠部员外郎直史馆。途中遇大雪,停留潍州(今山东潍坊市)。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元旦,苏轼再从潍州出发赴任,到达河中后,苏轼的朋友李常以诗相迎,苏轼以该词作答。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392-394

阳关曲·答李公择鉴赏

  一、二句写雪后初霁,济南在望时的心情。将到济南时,见到大雪之后初次放晴,苏轼心中豁然开朗,不由赞叹济南的春光美好。苏轼刚到济南城东六十里处的龙山镇,便感到马蹄轻快了。这两句是即景而兼即事,并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旅况的叙述,传达出轻松、欢快的心情,而这同即将与友人李常相见是分不开的。“马足轻”,应是从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一句变化而来,既关合自己风雪载途的旅况,与前句“雪初晴”相照应,又是借物写人,体现出人的轻快的心情,所以显得自然入妙。

  三、四句重提旧事,写当年湖州歌女送别的深情,并提醒李常不要忘怀。其所以如此着笔,一是因为李常来齐州前,曾任湖州知州,而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由杭州赴密州任时,又曾过访李常于湖州,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第二,此处写歌女(其社会身份是歌妓)送别,与唐、宋时代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写歌女临别时极度伤心(“肠断声”),带有夸张的成分,因而又成为苏轼、李常二人之间的戏谑之辞。第三,苏轼借写湖州歌女伤别,来表达自己的怀友之情。这是一种“请客对主”的写法,歌女尚且如此,何况苏轼别后怀思。而且提到湖州歌女,也会勾起李常对旧日会面与交往的联想,而使友谊的温馨油然而生。

  全词,以夸张、引用的写作手法,记录了苏轼要与友人李常重逢时的喜悦之情,和对过去苏轼、李常二人离别时情景的追思。

苏轼简介

唐代·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共有诗(2851篇)

猜你喜欢

国殇行

宋代刘克庄

官军半夜血战来,平明军中收遗骸。

埋时先剥身上甲,标成丛塚高崔嵬。

甘露寺多景楼

刘璟

南连吴会北维扬,俯瞰江流万里长。甘露旧从天上落,庆云时傍日边翔。

莺啼淑景园花媚,龙蛰清秋海气凉。前代英雄筹策处,至今人事几兴亡。

送王正仲长

宋代梅尧臣

汴渠溯复沿,自可见迟速。来时迟有粮,去恨速无谷。

有粮安计程,无谷不遑宿。霜高万物枯,源水缩溪谷。

宋代方岳

马令园中本,移来村墅中。

太官令却献,黄帕不来封。

次韵徐太博

宋代方岳

芦荻花寒山月小,西风吹雁又江南。

夜谈往事六太息,老觉吾侪七不堪。

秋夜

宋代张玉娘

暮声杂鸣叶,灵籁生郊墟。白雾脆杨柳,秋水翻芙蕖。

蟾蜍澹帘箔,机杼织寒虚。几度思蘋藻,茫然愧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