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儒焚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坑:活埋;焚:烧。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基础信息
拼音kēng rú fén shū
注音ㄎㄥ ㄖㄨˊ ㄈㄣˊ ㄕㄨ
繁体坑儒焚書
感情坑儒焚书是贬义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文化专制。
近义词焚书坑儒、焚典坑儒
英语bury the literati in pit and burn books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天经地义(意思解释)
- 星霜屡移(意思解释)
- 经文纬武(意思解释)
- 上气不接下气(意思解释)
- 响答影随(意思解释)
- 枝对叶比(意思解释)
- 光前耀后(意思解释)
- 恶衣恶食(意思解释)
- 顾后瞻前(意思解释)
- 销声匿迹(意思解释)
- 可想而知(意思解释)
- 极重不反(意思解释)
- 到此为止(意思解释)
- 鱼死网破(意思解释)
- 口坠天花(意思解释)
- 聪明反被聪明误(意思解释)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释)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释)
- 南征北战,东荡西杀(意思解释)
- 金口木舌(意思解释)
- 祝哽祝噎(意思解释)
- 呼风唤雨(意思解释)
- 千真万确(意思解释)
- 今古奇观(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释)
- 慌不择路(意思解释)
- 过甚其词(意思解释)
- 福善祸淫(意思解释)
- 荡然无余(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绳之以法 | 绳:准绳;引申为制裁;之:代词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准绳;给予制裁。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断断续续 |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
安安静静 | 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神出鬼入 | 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
兢兢战战 | 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畏惧的样子。形容害怕而小心谨慎的样子。 |
薄暮冥冥 | 薄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冥冥:天地昏暗。傍晚时天色昏暗。 |
不攻自破 |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
稳操胜券 | 稳:稳当地;操:拿着;掌握。稳稳地拿着胜利的凭证。比喻有胜利的把握。 |
视死如归 | 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 |
恶醉强酒 | 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
结缨伏剑 | 结缨:系上帽带;伏剑:拔剑自刎。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 |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不可磨灭 | 磨灭:指痕迹、印象、功绩、事实、道理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逐渐消失。形容永远不会消失。 |
一鼓作气 |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平地一声雷 |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
稳如泰山 | 稳:稳固。稳固得像泰山一样。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卑鄙龌龊 |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
心服口服 | 心里和嘴上都信服。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 |
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唯利是图 | 只要有利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独;图:贪图;追求。 |
慌不择路 | 势急心慌,顾不上选择道路。 |
避俗趋新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无本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