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儒十丐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出处宋·郑恩肖《心史》:“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例子清·赵翼《陔余丛考》:“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
基础信息
拼音jiǔ rú shí gài
注音ㄐ一ㄡˇ ㄖㄨˊ ㄕˊ ㄍㄞˋ
繁体九儒十匃
感情九儒十丐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下等人。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满纸空言(意思解释)
- 朝思暮想(意思解释)
- 灯蛾扑火(意思解释)
- 安内攘外(意思解释)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意思解释)
- 一拥而上(意思解释)
- 乐道好古(意思解释)
- 鸿鹄将至(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惊心动魄(意思解释)
- 十全大补(意思解释)
- 目不忍见(意思解释)
- 因噎废食(意思解释)
- 神采奕奕(意思解释)
- 不治之症(意思解释)
- 茕茕孑立(意思解释)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释)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释)
- 赤胆忠心(意思解释)
- 暴露无遗(意思解释)
- 悲不自胜(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流风馀俗(意思解释)
- 除恶务本(意思解释)
-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意思解释)
- 破釜沉舟(意思解释)
- 饱学之士(意思解释)
- 变化无方(意思解释)
- 举措不当(意思解释)
- 双管齐下(意思解释)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默默无闻 | 默默:没有声息;闻:出名。无声无息;不为人知。 |
扬眉吐气 | 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 |
好说歹说 | 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 |
老实巴交 |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 |
合浦珠还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靡所底止 | 谓没有止境。 |
心灰意冷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视微知着 | 看到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兵无常势 | 兵:战争;常:常规、不变;势:形势。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 |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 指幸运事不会连续到来,祸事却会接踵而至。 |
古色古香 | (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 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
扶摇直上 |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乘着大旋风之势一直上升。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有时也比喻官职提升得很快。 |
偶一为之 | 偶:偶尔;偶然;为:做;干;之:代词;代某件事。偶尔做一回。 |
度己失期 | 估计己经误了期限。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女扮男装 | 女子穿上男装,打扮成男子的模样。 |
讨价还价 |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理直气壮 | 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
东施效颦 | 美女西施因病皱眉;显得更美。邻里丑女(后称东施);机械地模仿;也皱起眉头;结果这副苦相使她显得更丑(效:模仿;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具体条件;不加分析地胡乱摹仿别人;结果适得其反;显得可笑。 |
香火姻缘 |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香火因缘”。《北史·陆法和传》:“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且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一览无余 | 览:看。余:剩余。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 |
叫苦不迭 | 不迭:不停止。形容连声叫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