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
无动于衷 (無動于衷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dòng yú zhōng,无动于衷是贬义词。。。。

拼音读音
拼音wú dòng yú zhōng
怎么读
注音ㄨˊ ㄉㄨㄥˋ ㄩˊ ㄓㄨㄥˊ
繁体無動于衷
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闻之漠然良久,若不能无动于衷者。”
例子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幺多的人,流了那幺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正音“衷”,不能读作“āi”。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辨形“衷”,不能写作“哀”。
辨析无动于衷和“不动声色”都有不为外界所动的意思。但“不动声色”多用于形容态度镇定、冷静;而无动于衷还可以形容心肠硬、冷酷;或意志坚定。多含贬义。
谜语外感;木偶吊孝
近义词不动声色、麻木不仁、无动于中
反义词感人肺腑
英语unmoved
俄语равнодушный(безразличный)
日语心(こころ)を少しも動(うご)かさない
德语gleichgültig (od. teilnahmslos) bleiben(indifferent)
法语insensibilitié(insensible)
拉丁语nil admirari
※ 成语无动于衷的拼音、无动于衷怎么读由学习字典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无动于衷)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一轨同风 |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
自己人 | 自己一方的人。指自家人或圈内人。 |
弦外之响 | 比喻言外之意。 |
心里有鬼 | 指心里暗藏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计划。 |
栋梁之材 | 可以做屋栋房梁的材料。比喻能够担当重任的人。 |
陈言务去 | 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指写作时务必要去掉陈旧的言辞。 |
连编累牍 | 牍:古代写字的木片。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
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 比喻说话夸大之极。 |
遁入空门 |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
万无一失 | 指绝对不会出差错。万:形容很多;失:差错。 |
神采奕奕 | 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神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彩。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 |
亲上成亲 | 谓原是亲戚,又再结姻亲。 |
谠言直声 | 谠言:公正的言论;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气壮的言论。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吴头楚尾 | 今江西北部,春秋时是吴、楚两国交界的地方,它处于吴地长江的上游,楚地长江的下游,好象首尾互相衔接。 |
国泰民安 | 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
绘声绘影 | 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恐后争先 |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
共为唇齿 | 比喻互相辅助。 |
有求必应 | 只要有人请求;就一定答应。形容容易答应人的请求;好说话。 |
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凡夫俗子 | 泛指平庸的人。 |
二三其意 | 即三心二意。指心意不专一,反复无常。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鞭辟入里 |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
最近成语拼音查询:
更多成语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