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隐
词语解释
恻隐[ cè yǐn ]
⒈ 见人遭遇不幸而心有所不忍。即同情。
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英compassion; pity;
引证解释
⒈ 同情,怜悯。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隐之心。”
唐 储光羲 《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惻隐,顾此两伤悲。”
《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惻隐也。”
朱自清 《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⒉ 悲痛。
引《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王逸 注:“心常惻隐含悲而念君也。”
国语辞典
恻隐[ cè yǐn ]
⒈ 见人遭遇不幸,而生不忍、同情之心。
引《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近怜悯
最近近义词查询:
高兴的近义词(gāo xìng)
限期的近义词(xiàn qī)
细心的近义词(xì xīn)
除外的近义词(chú wài)
决绝的近义词(jué jué)
骈体文的近义词(pián tǐ wén)
随便的近义词(suí biàn)
还是的近义词(hái shì)
至亲的近义词(zhì qīn)
林林总总的近义词(lín lín zǒng zǒng)
骚动的近义词(sāo dòng)
不及的近义词(bù jí)
明天的近义词(míng tiān)
时光的近义词(shí guāng)
体裁的近义词(tǐ cái)
胜利的近义词(shèng lì)
信仰的近义词(xìn yǎng)
指正的近义词(zhǐ zhèng)
决定的近义词(jué dìng)
感染的近义词(gǎn rǎn)
战场的近义词(zhàn chǎng)
因而的近义词(yīn ér)
答应的近义词(dā yìng)
恋恋不舍的近义词(liàn liàn bù shě)
公子的近义词(gōng zǐ)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