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ǔquán

主权

拼音zhǔ quán
注音ㄓㄨˇ ㄑㄨㄢˊ

繁体主權
词性名词

词语解释

主权[ zhǔ quán ]

⒈  国家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卫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

sovereignty; sovereign right;

⒉  君主的权力。

引证解释

⒈  君主的权力。

《管子·七臣七主》:“藏竭则主权衰,法伤则姦门闓。”
汉 王符 《潜夫论·叙录》:“壅蔽贤士,以擅主权。”

⒉  有职权的官吏。

《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三年》:“上怜之,尽取 弘(韩弘 )财簿自閲视,凡中外主权,多纳 弘 货。”
胡三省 注:“主权,谓中外官之有事权者。”

⒊  自主的权力。

《老残游记》第十七回:“我拿了这信就有办法,将来任凭你送人也罢,择配也罢,你就有了主权,我也不遭声气。”

⒋  国家对内高于一切和对外保卫独立自主的固有权力。

邵羲 《论借外债筑路之利害》:“自 沪寧 借款筑路之契约宣布,主权之丧失,国民之负担,无时可以挽回。”
洪深 《劫后桃花》六十:“现在 青岛 还了我们 中国,是我们 中国 人的主权了。”

国语辞典

主权[ zhǔ quán ]

⒈  独立自主,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权力。

《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大帅的议论,诚然寓意深远,但是各式事情,一齐惟顾问官之言是听,恐怕大权旁落,大帅自己一点主权没有。」

⒉  近代构成国家的四要素之一。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政治权力,对内具有排外的管辖权, 对外则有不受他国干涉的权力。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中国失了主权,办一个小小犯人,都要听外国人做主。」

分字解释

※ "主权"的意思解释、主权是什么意思由学习字典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2.不甘居于人后,总统扎尔达里发表了一个感情洋溢的个人讲话,称“中巴关系是其他任何主权国家无法媲美的”。

3.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大清朝廷一面把洋人是否遵守跪拜礼仪等繁文缛节看得重如泰山,一面却又把治外法权、内河航行权等真实的主权损失看得轻如鸿毛。

4.农民自食其力,不怕在改革中失去什么,相反,通过改革,以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取代生产队的集体经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获得经营自主权,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因而最具改革热忱。

5.在英国、东欧和南美的部分国家,要求赋予私人企业自主权和减少政府影响的运动也是方兴未艾。

6., 波罗申科28日晚在家乡文尼察市向支持者宣布参选决定,承诺当选后将建设现代化军队,保卫乌克兰主权和领土完整。

7.希腊主权债务违约不仅会对仍然脆弱不堪的欧洲银行系统造成致命打击,而且将使市场对其他危如累卵的欧元区成员国的厌恶情绪全面爆发。

8.尽管宪法规定人大代表人民行使国家主权,因而其宪法地位高于政府,但权力的实际运作恰好相反,地方政府不仅对人大决议置若罔闻,而且坚持原则的地方人大领导连自身的独立性都不能确保。

9.口头上喊着发扬民主,真正看到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时,他又大惊小怪起来,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呢?

10.在最近就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而在布鲁塞尔召开的欧盟峰会上,萨科齐就展示了其假公济私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