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衅而动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衅:缝隙,裂痕。瞄准敌人的空隙进行进攻。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随武子曰:‘善。会闻用师,观衅而动。’”
例子《辽史·太宗记》:“未可轻举,观衅而动可也。”
基础信息
拼音guān xìn ér dòng
注音ㄍㄨㄢ ㄒ一ㄣˋ ㄦˊ ㄉㄨㄥˋ
繁体觀衅而動
感情观衅而动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观衅伺隙、伺机而动
字义分解
推荐成语
- 功亏一篑(意思解释)
 - 乘风破浪(意思解释)
 - 起兵动众(意思解释)
 - 将功补过(意思解释)
 - 辞简意足(意思解释)
 - 闭关自守(意思解释)
 - 路无拾遗(意思解释)
 - 危急关头(意思解释)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释)
 - 时至运来(意思解释)
 - 民不畏死(意思解释)
 - 难上加难(意思解释)
 - 融会贯通(意思解释)
 - 斗水活鳞(意思解释)
 - 树欲静而风不止(意思解释)
 - 胡子拉碴(意思解释)
 - 动魄惊心(意思解释)
 - 马牛其风(意思解释)
 - 纵横天下(意思解释)
 - 勤学苦练(意思解释)
 - 无影无踪(意思解释)
 - 性命攸关(意思解释)
 - 奋起直追(意思解释)
 - 唯利是图(意思解释)
 - 逢人说项(意思解释)
 - 止戈兴仁(意思解释)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释)
 - 欲速则不达(意思解释)
 - 绝路逢生(意思解释)
 - 大起大落(意思解释)
 
相关成语
| 成语 | 解释 | 
|---|---|
| 脆而不坚 | 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 
| 此一时彼一时 | 指时间不同,情况亦异,不能相提并论。 | 
| 旦夕之间 | 旦:早晨。夕:晚上。早晚之间,形容在很短时间内。 | 
| 发综指示 | 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在后面操纵指挥。 | 
| 匡乱反正 |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 防患于未然 | 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 大包大揽 | 把事情、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 | 
| 斗唇合舌 | 犹言耍嘴皮子,卖弄口才。 | 
| 掉以轻心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 漏洞百出 | 漏洞:不周密的地方;百出:形容出现次数很多。破漏的地方非常多。比喻说话、写文章或做事破绽很多。 | 
| 功成名就 |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 
| 心直口快 | 性情直爽;有话就说。直:直爽。 | 
| 国无宁日 | 宁:安宁。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 | 
| 异宝奇珍 | 珍异难得的宝物。 | 
| 风虎云龙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 
| 知往鉴今 | 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 | 
| 屡试不爽 | 屡次试验都不错。 | 
| 无穷无尽 | 穷、尽:完。没有尽头;没有限度。 |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 望尘靡及 | 见“望尘莫及”。 |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 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 
| 驰魂宕魄 | 形容振撼心灵。 | 
| 反戈一击 | 反:反转;调转;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尖头横刃;长柄;像矛。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比喻掉转方向;对自己阵营的坏人坏事进行斗争。 | 
| 张徨失措 | 见“张皇失措”。 | 
| 一目十行 |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 
| 无恶不作 | 恶:坏事。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指干尽了坏事。 | 
| 变态百出 |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