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dé bào yuàn
基本解释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出处《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的典故
魏国边境靠近楚国的地方有一个小县,一个叫宋就的大夫被派往这个小县去做县令。
两国交界的地方住着两国的村民,村民们都喜欢种瓜。这一年春天,两国的边民又都种下了瓜种。
不巧这年春天,天气比较干旱,由于缺水,瓜苗长得很慢。魏国的一些村民担心这样旱下去会影响收成,就组织一些人,每天晚上到地里挑水浇瓜。
连续浇了几天,魏国村民的瓜地里,瓜苗长势明显好起来,比楚国村民种的瓜苗要高不少。
楚国的村民一看到魏国村民种的瓜长得又快又好,非常嫉妒,有些人晚间便偷偷潜到魏国村民的瓜地里去踩瓜秧。
宋县令忙请村民们消消气,让他们都坐下,然后对他们说:
“我看,你们最好不要去踩他们的瓜地。”
村民们气愤已极,哪里听得进去,纷纷嚷道:
“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为什么让他们如此欺负我们?”
宋就摇摇头,耐心地说:
“如果你们一定要去报复,最多解解心头之恨,可是,以后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如此下去,双方互相破坏,谁都不会得到的一个瓜的收获。”
村民们皱紧眉头问: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宋就说:
“你们每天晚上去帮他们浇地,结果怎样,你们自己就会看到。”
村民们只好按宋县令的意思去做,楚国的村民发现魏国村民不但不记恨,反倒天天帮他们浇瓜,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件事后来被楚国边境的县令知道了,便将此事上报楚王。楚王原本对魏国虎视眈眈,听了此事,深受触动,甚觉不安,于是,主动与魏国和好,并送去很多礼物,对魏国有如此好的官员和国民表示赞赏。
魏王见宋就为两国的友好往来立了功,也下令重重地赏赐宋就和他的百姓。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德报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二百五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
青山绿水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下卷:“在夷陵,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 |
举世混浊 |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
刑期无刑 | 语出《书 大禹谟》:“刑期于无刑。” |
结党营私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宰相植党营私,孤负任使。” |
学而时习之 | 《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掉以轻心 |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
春风风人 | 汉 刘向《说苑 贵德》:“管仲上车曰:‘嗟兹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
三长两短 |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
妻儿老少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9卷:“引了妻儿老少,和刘青等心腹三十余人,径投望江县天荒湖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