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拼音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基本解释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典故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看到草木阴影,都以为是追兵。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迟疑不决 | 《隋书 段文振传》:“迟疑不决,非上策也。” |
有两下子 |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百川归海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
反唇相稽 | 汉 贾谊《治安策》:“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火树银花 |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
头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
一哄而起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逆来顺受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
花言巧语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0卷:“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