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的成语故事


集思广益

拼音jí sī guǎng yì

基本解释集:集中;思:思想;广:扩大;益:好处。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广泛吸收好的意见。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集思广益的典故

三国时,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蜀国的大小政事,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常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杨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作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就是成语集思广益的意思。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杨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后来杨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主动积极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他在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集思广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短褐不全 唐·卢照邻《对蜀父老问》:“藜羹不厌,短褐不全,庸非贫贱乎?”
绳之以法 汉 冯衍《上疏自陈》:“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二百五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穷年累世 《荀子 荣辱》:“然而穷年累世,不知不足,是人之情也。”
走马观花 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意气风发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动荡不定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7章:“粤系军队又侵入湘南,两湖局势也在动荡不定中。”
投石问路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2回:“此名为‘投石问路’。下面或是有沟,或是有水,就是落在实地,再没有听不出来的。”
列风淫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