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老民困的成语故事


师老民困

拼音shī lǎo mín kùn

基本解释师:军队;老:疲惫。军队疲惫,百姓困苦。形容连年战争使兵疲民苦。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晋史·下卷》:“杨光运统兵攻广晋,逾年无功,晋主怕师老民困。”


暂未找到成语师老民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师老民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服低做小 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节,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尘埃。”
地地道道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29章:“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不声不响,心里打着主意。”
脆而不坚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迩安远至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有两下子 欧阳山《三家巷》:“蒋介石这个角色还是有两下子的。”
放牛归马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人才济济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2回:“闰臣见人才济济,十分欢悦。”
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3回:“这是送上门的。你老人家休错这主意,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掉以轻心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昂首挺胸 《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个个视死如归,坚贞不屈,昂首挺胸站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