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虎相斗的成语故事

拼音liǎng hǔ xiāng dòu
基本解释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两虎相斗的典故
卞庄子发现两只老虎,立即拔剑在手,准备刺杀。身旁的小僮劝阻他说:您看两只老虎,正在共食一牛,一定会因为肉味甘美而互相搏斗起来。两虎相斗,大者必伤,小者必死。到 那时候,您刺杀伤虎,就能一举两得。卞庄子觉得小僮说得很有道理,便站立等待。
过了一会儿,两只老虎为了争肉,真的嘶咬起来,小虎被咬死,大虎也受了伤。卞庄子突然 跳出去,挥剑猛刺伤虎,果然不费大力,就刺死伤虎,一举获得两虎。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两虎相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炉火纯青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
恨铁不成钢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
全科人儿 | |
人面兽心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赞》:“夷狄之人贪而好利,披发左衽,人面兽心。” |
靡所底止 | 《诗经·小雅·祈父》:“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 |
前瞻后顾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七十致仕》:“死期将至,尚留金紫之班,而必至日暮途远,夜行不休,前瞻后顾,无所栖归,不亦太可怜乎!” |
正身明法 | 《晋书 元帝纪》:“二千石令长当袛奉旧宪,正身明法,抑齐豪强,存恤孤独,隐实户口,劝课农桑。” |
简明扼要 | 毛泽东《党委会的工作方法》:“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 |
头面人物 |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
悬崖勒马 | 元 郑德辉《智勇定齐》:“呀,你如今船到江心补漏迟,抵多少临崖勒马才收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