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的成语故事


老骥伏枥

拼音lǎo jì fú lì

基本解释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骥伏枥的典故

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先后消灭董卓、黄巾军、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势力,控制北方领土。袁绍的儿子投奔北方的乌桓,53岁的曹操亲率大军彻底征服20万乌桓人,凯旋后作《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老骥伏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天经地义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条条大路通罗马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满满当当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3回:“原来银包不大,止那七两多银子已是包得满满当当的了,那里又包得这十两银子去?”
秋水伊人 《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首身分离 《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
鼠凭社贵 南朝 梁 沈约《恩幸传论》:“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
歇斯底里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损人不利己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