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蹒跚的成语故事


步履蹒跚

拼音bù lǚ pán shān

基本解释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步履蹒跚的典故

平原君家临街的楼房很高,在楼上可以俯瞰附近居民的房屋,平原君的美人--待妾,就住在楼上。有一天,众美人在楼上闲望,看到一个瘸腿的人到井台打水。美人们见到他行路缓慢,东摇西晃的样子,忍不住哄笑起来,有的还学仿他走路的姿态来取乐。这个瘸腿的人,受到这番侮弄很是恼怒。第二天清早,这个人就来登门拜访平原君,要求说:“我听说你喜欢接纳贤士,而贤士所以会不远千里来投奔你,是因为你能看重贤士,轻贱美女的缘故。我不幸有了腰弯曲,背隆高的病,你的房里人在高处看到了,肆意笑弄我,这是不合礼的。我要得到笑我的人的头!”平原君假笑着答应说:“好啦。”等那个人走了后,平原君冷笑了一声,对左右的人说:“瞧那个小子,倒想以一笑的原故让我杀美人,不也太过份了吗!”到底没有杀。过了一年多,往在平原君家里的宾客,一个接着一个的走了有一多半。平原君很奇怪,对留下未走的门客说:“我对待各位,可以说是诚心诚意的,没有敢失过礼,为什么走了那么多的人呢?”有一个门客上前直率地说:“就因为你不杀那笑瘸腿的人,这说明你喜欢女色而看不起士人,所以宾客就走了”。平原群听了大为后悔,立刻叫人杀了那些嘲笑过瘸腿士人的美人,拿着头亲自到瘸腿人的家去谢罪。不久,离开平原君家的宾客,才又一个接着一个的回来了。

宋代无名氏在《释常谈》一书中,转述这个故事时,把《史记》原文“磐散行汲”说成是“步履蹒跚”。据近人杨天戈在《汉语成语溯源》中解释:磐散即蹒跚,行汲是步行提水。可见“步履蹒跚”一语,是“磐散行汲”一语的衍化,它的源头远在两千多年前呢。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步履蹒跚)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春风化雨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
有胆有识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四十回:“金羽妹子,绝世聪明,有胆有识,今年也是七岁,可怜有才无命。”
如履薄冰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沟满壕平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沟满壕平,平地上的雪有三尺多深,寒气逼人,滴水成冰。”
南辕北辙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外圆内方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费尽心机 宋 戴复古《石屏集 论诗绝句》:“有时勿得惊人句,费尽心机做不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擦肩而过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2回:“后来彼此又擦肩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