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虚行的成语故事


名不虚行

拼音míng bù xū xíng

基本解释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出处《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暂未找到成语名不虚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名不虚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名士风流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喜笑颜开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学贯中西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大名鼎鼎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满天星斗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个人主义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这是小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表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天涯海角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赶尽杀绝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黄天禄上马,提枪出营,见余化曰:‘匹夫赶尽杀绝,但不知你可有造化受其功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