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邪归正的成语故事


弃邪归正

拼音qì xié guī zhèng

基本解释指抛弃邪行,归向正道。

出处清 钮琇《觚剩 舒氏义烈》:“今公已弃邪归正,承袭王封。”


暂未找到成语弃邪归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弃邪归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皆大欢喜 《金刚经 应化非真分》:“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学贯中西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坐薪悬胆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新仇旧恨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想望丰采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笃近举远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肝胆欲碎
反治其身
弟子孩儿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我走到半路,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儿把我拦住,道我是犯夜的。”
形影相吊 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